資訊分享 電信

[分享] 從「有贈送」到「消失不見」:解密手機資費市話分鐘數的變遷與背後原因

 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以前我們辦手機門號,電信公司總會大方送你幾十甚至幾百的「市話通話」分鐘數?那時候,市話對我們來說,就像家裡的「定海神針」,無論是打給客服、預約餐廳,還是跟還沒智慧型手機的長輩聯絡,都得靠它。但曾幾何時,你再仔細看看手上的手機資費帳單,或是電信公司的新方案,會發現這項曾經的「標準配備」,現在幾乎快要變成「稀有動物」了,甚至許多方案根本就沒送,不然就是少得可憐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?今天,小愷就要來跟大家聊聊這個「市話通話分鐘數」的變遷史,以及它背後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電信產業秘密。

時間倒轉到十幾年前,那時候手機還不算那麼普及,家家戶戶都一定會有市內電話,無論是打電話給親朋好友、公司行號,甚至是撥打緊急電話,都得透過市話。那時候的手機通話費貴得嚇人,每分鐘都動輒 10 幾元,所以當行動電話開始普及時,電信業者為了吸引大家從市話轉移到手機,鼓勵大家多用手機打電話,就在資費方案中「佛心」地贈送一定額度的市話通話分鐘數。這就好比買了一台新車,車商在初期會送幾次免費保養一樣,是一種多給的加值服務,讓消費者覺得「賺到了」。

這些贈送的市話分鐘數,不僅是早期手機資費的標配,更是電信業者競爭的重要籌碼。就像當年的亞太電信一樣,誰送得多,誰的方案看起來就越划算。畢竟,那是一個資訊還不像現在這麼爆炸的年代,大家對於「免費」的吸引力特別有感。而且,當時的網路速度和應用程式也還沒發展起來,手機的主要功能就是「通話」。所以,提供市話通話分鐘數,不僅能滿足消費者日常所需,也能讓大家在過渡時期,不至於因為轉換到行動通訊而感到不便。這也間接說明了,那時候的電信公司,其實還是把市話通話看作一個重要的服務環節,畢竟,許多企業、政府機關、醫院等,都還是以市話號碼為主。

然而,科技的發展總是超乎我們的想像。從 2G 、 3G 到 4G ,甚至是現在的 5G,行動網路的速度越來越快,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也強大到了一定的程度。這些變化,就像一場無聲的革命,悄悄地改變了我們的通訊習慣,也讓電信資費中的「市話通話分鐘數」開始走下坡。它不再是那個吸引消費者的「甜頭」,反而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「資費內容」。那麼,究竟是什麼原因,讓市話通話分鐘數從資費方案的「當紅炸子雞」變成了現在的「邊緣人」呢?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

時代的眼淚:為何市話分鐘數悄然退場?

說到市話分鐘數的減少,這可不是電信公司突然「小氣」了起來,背後其實有多重原因交織影響,就像一場完美的風暴,讓這項服務逐漸淡出主流。小愷我從幾個面向來跟大家分析:

通訊習慣的巨變:從語音到數據的轉型

首先,也是最關鍵的原因,就是我們通訊習慣的徹底改變。還記得嗎?以前我們要跟朋友聊天,除了打電話,就是只能傳簡訊,每封都是固定金額,字數傳太少還會覺得很浪費!但現在呢?自從有了 LINE、FB、IG 或 Messenger 這些社群軟體,早就成了我們的日常通訊工具。這些 App 不僅能傳文字、圖片及影片,最重要的是,它們提供了「免費的語音通話」和「視訊通話」功能。只要有網路,無論是 Wi-Fi 還是行動數據,你就能跟全世界的人免費通話,無時無刻無區域限制,而且音質還不輸傳統電話。當大家發現可以用 LINE 打給親朋好友,甚至打給店家(越來越多店家有 LINE 官方帳號了),誰還會想去撥打需要付費的市話呢?

這種從「語音優先」到「數據優先」的轉變,是全球性的趨勢。電信業者也心知肚明,如果他們還死守著傳統的語音通話收費模式,只會被時代淘汰。所以,他們開始將重心轉移到提供更高速、更穩定的行動數據服務上,畢竟數據才是現在的「金雞母」。

電信業者成本考量:基礎設施與互連費用

你以為提供市話服務很簡單嗎?其實不然。傳統的市話通訊需要龐大的基礎設施維護,包括銅纜線路、交換機房等等,這些設備的維護成本非常高昂。而且,市話通話還涉及到「互連費用」。簡單來說,當你用手機打市話時,你的電信公司需要支付一筆費用給市話的電信公司(例如中華電信),這筆費用就是「互連費」。隨著手機通話量越來越大,市話通話量越來越少,這筆互連費對於電信公司來說,就變成了一項相對不划算的支出。與其在一個逐漸萎縮的市場上投入資源,不如將資源集中在發展更有前景的行動數據和新興服務上。

此外,像是 VoLTE(Voice over LTE)和 VoWiFi(Voice over Wi-Fi)等技術的普及,也讓傳統的語音通話逐漸「數據化」。你的手機通話,實際上也變成了一種數據傳輸。這不僅提升了通話品質,也讓電信業者在網路架構上有了更大的彈性,不再需要額外維護傳統的語音線路,一舉數得。

市場供需與策略調整:消費者需求不再

最後,也是最直接的原因,就是「市場供需」原則。當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不再需要大量的市話通話分鐘數時,電信公司自然會調整他們的產品組合。想想看,現在你身邊的朋友、家人,甚至你的同事,是不是幾乎都只用通訊軟體,連彼此的手機號碼可能都不知道是幾號,甚至連自己公司內部的聯繫方式都漸漸被通訊軟體取代了?除非是打給其他公司行號、政府機關或是某些餐廳店家,否則你真的很少會撥打市話號碼。

電信公司為了讓資費方案看起來更有吸引力、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,自然會把有限的「免費額度」或「促銷資源」,轉移到大家更常用、更需要的服務上,像是不限速上網吃到飽、網內互打免費或網外通話分鐘數,甚至是一些影音串流服務的訂閱優惠。「市話分鐘數」就像是一個過時的配件,被默默地從套餐中移除,以降低整體成本,讓出空間給更有競爭力的服務。

這項策略調整,也讓電信公司在推出新方案時,能有更大的彈性。他們不再需要為了贈送市話分鐘數而綁手綁腳,可以更專注於提升資費服務的品質和速度,這對於需要上網的廣大用戶來說,也許也是件好事。


展望未來:手機資費的進化與你的通話選擇

綜合以上種種原因,手機資費中市話通話分鐘數的減少,並非偶然,而是電信產業在面對科技進步、消費者行為轉變以及成本結構調整下的必然演進。這就像是科技產品的汰舊換新,當有更新的、更有效率的通訊方式出現時,舊的模式自然會逐漸被取代,這也是必然發生的過程。

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,這股趨勢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呢?

優勢:

  1. 資費方案更聚焦: 電信公司將資源集中在數據和網內/網外通話上,代表我們能享受到更高速、更穩定的網路服務,以及更划算的網內外通話優惠。對於絕大多數只用通訊軟體或打手機號碼的人來說,這無疑是個好消息。
  2. 更符合現代使用習慣: 資費方案不再捆綁我們不常用的服務,讓我們能更精準地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方案。你如果很少打市話,那就不需要為那些用不到的市話分鐘數付費。
  3. 推動通訊方式創新: 電信業者為了應對通訊軟體的競爭,也積極發展 VoLTE、VoWiFi 等服務,讓通話品質更好,也讓通話方式更多元。

劣勢:

  1. 特定族群的額外負擔: 對於仍有大量市話通話需求的族群,例如:長輩、需要頻繁聯繫政府機關或企業行號的商務人士,他們可能需要額外購買市話通話加值包,或是選擇特定仍有提供市話分鐘數的方案,這可能會增加他們的通訊成本。
  2. 習慣改變的陣痛期: 對於習慣了傳統通話方式的人來說,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新的通訊模式,例如學習使用 LINE 通話。
  3. 緊急情況的考量: 雖然現在大部分緊急聯絡方式都以手機為主,但部分特殊狀況下(例如災害導致行動網路中斷),傳統市話仍可能扮演關鍵角色,但這部分就已經不在多數人的日常資費考量之中。

總結

總體來說,市話通話分鐘數的減少,是電信產業響應時代變化的縮影。它標誌著通訊技術與消費者行為的重大轉變,也促使電信業者將重心從傳統語音服務轉向數據服務。作為聰明的消費者,我們要做的是仔細評估自己的通話習慣,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會打市話,打的頻率高不高,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資費方案。如果你是重度通訊軟體使用者,那現在的趨勢對你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;但如果你仍有市話需求,那麼在挑選資費方案時,務必多看一眼「市話通話費率」或「市話加值包」的選項,別讓不小心撥打的幾通市話,讓你的帳單爆表喔!


文章附註與說明

1.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並且覺得值得分享,歡迎將本文分享出去並隨手按個讚~但是請不要整篇文章或是部分圖片直接下載、複製、貼上、轉載到未經許可的地方去,感謝配合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